滿族獨特的文化習俗崇尚自然的薩滿遺存 撫順滿族清明節祭祀習俗-----插"佛托" 插"佛托",是滿族家族的重大祭祀活動。每年清明節,撫順地區的滿族人尤其是居住在新賓縣內的滿族人有祭奠先人上墳不燒紙而是插"佛托"的習俗。這一滿族民俗活動,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佛托"是滿族崇拜的女神"佛托媽媽"的簡化,"佛托媽媽"是清代滿族朝野上下普遍祭祀的女神。"佛托"是滿語,翻譯成漢語是"柳樹"、"柳木"的意思,滿族人從來就有崇柳的風俗習慣,以柳為神,以柳為祖,以柳為母,對它頂禮膜拜,視若神明,希望自己的子孫后代能像柳樹一樣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因此"佛托媽媽"也稱為"柳樹媽媽"。 隨著時間的推移,插"佛托"的意義也在不斷的延伸,它不僅表現對死者的祭奠,對滿族神靈的祭拜,同時又被意為搖錢樹,表示給已故老人送錢了。插"佛托"的木桿是由易存活的柳木制作而成,插"佛托"的習俗又有保佑后代昌盛,子孫興旺,世代繁衍,相傳不息之意。始終貫穿著對已故長輩們那孝敬和懷念之情,同時又祈盼先人保護后代,祝愿后人平安吉祥繁衍興旺。 清明節插"佛托"是滿族重要的家族祭祀活動,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下房子阿伙洛村,喜塔臘氏.圖姓家族一直延續傳統的清明祭祀插"佛托"的習俗。 祭祀活動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佛托"的制作,二是準備祭祀用的供品,三是在清明節當天的正式祭祀活動。 ?。ㄒ唬?、"佛托"的制做 "佛托"的制做由五部分組成:剪五彩條、扎花托、扎花、備木棍、粘綁。就是在一根1.5米左右長的柳木桿上,扎一團剪好的五種顏色的紙,紙團下飄弋著一圈五彩紙條。 ?。ǘ?、準備祭祀用的供品 清明祭祀時墳前要擺供品,其中包括蒸子孫餑餑、子孫餃子,制作上供用的方子肉(整塊豬肉),或者是豬頭、豬腿,連頭帶尾的完整魚,點心、水果等。這些準備工作要在清明節的前 開始準備。 ?。ㄈ?、清明節的祭掃活動 1、請神: 滿族人一般不建祠堂,一般的家族活動要在墳前舉行。"佛托"一插,神靈就到,家族的祭祀活動便開始。 2、清掃:就是掃墓,把墳前的雜草除掉,添土、拔草、打掃衛生,擺上供品。 3、拜祭:祭祀的人要跪拜在墳前磕頭并要祈求祖先保佑。 插"佛托"是滿族祭祀活動中,最為重要的標志和特征,具有很強的、獨特的象征意義。五色紙代表萬物之源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花是人的象征,是人的代表。五彩條飄垂,其下是子孫的象征,象征滿族人企望子子孫孫,世代繁衍?;ㄍ邢笳髦蹖毰?,是家園。柳木是神的象征,佛托一插,神就來臨,象征著滿族人民像柳木一樣,生育繁殖眾多的子孫。 插"佛托"是獨具特色的祭祀活動,有著鮮明的民族特性。 插"佛托"是民族優良品質的較好詮釋,體現了滿族民族孝敬祖先,講究禮節,熱愛生命,并對未來寄予希望的美好品德。 插"佛托"習俗是滿族人世世代代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也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寶庫中寶貴的財富。 插"佛托"對于文明祭祀,摒棄陋習,環保祭祀,保護自然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佛托"還是一種半抽象的滿族民間剪紙作品,具有古拙、粗放的特點,對于研究滿族文化和滿族的生活習俗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2015年3月《撫順滿族清明祭祀習俗——插佛托》,已經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弘揚!